千年古庙 千年座标(系列一)
千年古庙 千年座标(系列一)
北京的地安门外,什刹海沿岸,旧时被认为是京城风水最好的一块地方,不但依仗龙脉,还滨海临湖。所以,这里不但云集了广宅大院、朱门广堂,还建有为数众多的道观佛寺,神祠庵院,光现存的就有明代敕建的“广福观”,建筑华美的“广化寺”,有着动人传说的坤道院“铸钟娘娘庙”,大太监小德张建的雄伟大庙“宏恩观”。但这些庙宇中,最著名,历史最悠久的还要数坐落在后门桥(万宁桥)旁的“敕建火德真君庙”,俗称“火神庙”。
地安门外火神庙,自唐朝贞观年间始建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也是北京城现存的历史最悠久、建筑规模最大、等级最高、最具影响力的专门用于祭祀火神的庙宇。千年的风雨,不仅没有把她的神韵冲走,反而使其不断焕发出新的风采。经历了清末、民国时期的凋零,新中国成立后六十余年的沉寂,火神庙再次向社会开放,恢复宗教仪轨,掀开了新的一页。
长期以来,火神庙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民间风俗,其中影响最大的要数农历六月二十三日的火神诞辰庆祝活动。据史料记载,过去皇帝每年都要遣太常寺官员前来致祭。清末及民国年间,火神庙则连年举行中元法会,由大户人家出资建造巨大的“普渡船”,在庙外甬道上焚化。前来观礼的人们将甬道挤得水泄不通,盛况空前,蔚为壮观,成为京城一景。
火神庙主体结构保存完整,为三进院落,除了供奉火神外,还供奉着王灵官、三官大帝、财神、慈航真人、真武大帝。红墙外,百里碧波,万丈红尘,灯红酒绿,莺歌燕舞;红墙内,绿剪边黛瓦殿顶鳞次栉比,如临天宫阆苑。迈入山门,晨钟暮鼓,青灯黄卷,香烟氤氲,经声悠扬,顿感俗心涤荡,五脏清凉。灵官的忿怒,火神的威严,慈航的安详……都与信士感而遂通。
现代北京城最古老的庙宇——火神庙
火神庙始建于唐初贞观时期,根据《畿辅通志·帝制纪》记载:“火神庙……为唐贞观中建”;“火德真君庙,唐贞观中建”;《京师坊巷志稿》中说:“火神庙……唐贞观时火德真君庙遗址”等等。火神庙距今已有近1400年的历史了,仅从时间上说,它比著名的古刹法源寺(即悯忠寺,始建于唐贞观十九年)还要早13年。到了元代末期,火神庙在其唐代建筑的基础上,进行了修缮和重建。目前庙于现存最古老的见证物,即是元代的一个石雕香炉底座。
北京最初见于记载蓟,周武王封召公于燕,后燕灭蓟。秦时置蓟县,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幽州,治所在蓟。五代时,幽州落入契丹人手,建南京,又叫燕京。到金时,中都才有一定的城市规模。正如张清常先生说“北京这块地方原来不称北京”(《北京街巷名称史话》7页),蓟城、幽州也罢,南京、中都也好,城市中心多不是现在北京的位置。
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北京后,当时的水利专家郭守敬奉命调整水系,他从城北的白浮泉引水向西再向南到瓮山泊,然后开渠引水到积水潭,水从积水潭穿过万宁桥(后门桥)沿着皇城北墙向东再向南接通惠河到通州,最终流向京杭大运河。至此北京完成了城市中心由莲花池向东北方向的转移。后门桥地处水陆交通枢纽,是北京最早形成闹市的地方。元大都设计的起点就是后门桥,后门桥确定了北京城800年的坐标与格局。火神庙也就成为现代北京城的地理座标之一。
老北京有句民谚:“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潭柘寺建于西晋永嘉元(307)年,似乎比后门桥火神庙要早300多年。但是潭柘寺远在京城几十里外,无论与元大都,还是明清北京城关系似乎都不大。相对于现代的北京城,还是“先有火神庙,后有北京城”更为妥当。
地安门外火神庙,自唐朝贞观年间始建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也是北京城现存的历史最悠久、建筑规模最大、等级最高、最具影响力的专门用于祭祀火神的庙宇。千年的风雨,不仅没有把她的神韵冲走,反而使其不断焕发出新的风采。经历了清末、民国时期的凋零,新中国成立后六十余年的沉寂,火神庙再次向社会开放,恢复宗教仪轨,掀开了新的一页。
长期以来,火神庙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民间风俗,其中影响最大的要数农历六月二十三日的火神诞辰庆祝活动。据史料记载,过去皇帝每年都要遣太常寺官员前来致祭。清末及民国年间,火神庙则连年举行中元法会,由大户人家出资建造巨大的“普渡船”,在庙外甬道上焚化。前来观礼的人们将甬道挤得水泄不通,盛况空前,蔚为壮观,成为京城一景。
火神庙主体结构保存完整,为三进院落,除了供奉火神外,还供奉着王灵官、三官大帝、财神、慈航真人、真武大帝。红墙外,百里碧波,万丈红尘,灯红酒绿,莺歌燕舞;红墙内,绿剪边黛瓦殿顶鳞次栉比,如临天宫阆苑。迈入山门,晨钟暮鼓,青灯黄卷,香烟氤氲,经声悠扬,顿感俗心涤荡,五脏清凉。灵官的忿怒,火神的威严,慈航的安详……都与信士感而遂通。
现代北京城最古老的庙宇——火神庙
火神庙始建于唐初贞观时期,根据《畿辅通志·帝制纪》记载:“火神庙……为唐贞观中建”;“火德真君庙,唐贞观中建”;《京师坊巷志稿》中说:“火神庙……唐贞观时火德真君庙遗址”等等。火神庙距今已有近1400年的历史了,仅从时间上说,它比著名的古刹法源寺(即悯忠寺,始建于唐贞观十九年)还要早13年。到了元代末期,火神庙在其唐代建筑的基础上,进行了修缮和重建。目前庙于现存最古老的见证物,即是元代的一个石雕香炉底座。
北京最初见于记载蓟,周武王封召公于燕,后燕灭蓟。秦时置蓟县,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幽州,治所在蓟。五代时,幽州落入契丹人手,建南京,又叫燕京。到金时,中都才有一定的城市规模。正如张清常先生说“北京这块地方原来不称北京”(《北京街巷名称史话》7页),蓟城、幽州也罢,南京、中都也好,城市中心多不是现在北京的位置。
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北京后,当时的水利专家郭守敬奉命调整水系,他从城北的白浮泉引水向西再向南到瓮山泊,然后开渠引水到积水潭,水从积水潭穿过万宁桥(后门桥)沿着皇城北墙向东再向南接通惠河到通州,最终流向京杭大运河。至此北京完成了城市中心由莲花池向东北方向的转移。后门桥地处水陆交通枢纽,是北京最早形成闹市的地方。元大都设计的起点就是后门桥,后门桥确定了北京城800年的坐标与格局。火神庙也就成为现代北京城的地理座标之一。
老北京有句民谚:“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潭柘寺建于西晋永嘉元(307)年,似乎比后门桥火神庙要早300多年。但是潭柘寺远在京城几十里外,无论与元大都,还是明清北京城关系似乎都不大。相对于现代的北京城,还是“先有火神庙,后有北京城”更为妥当。
可爱天使- 帖子数 : 2284
注册日期 : 14-09-04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