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粒 网赚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一种生活态度和视角的选择

向下

一种生活态度和视角的选择 Empty 一种生活态度和视角的选择

帖子  chenyun816468 周一 二月 09 2015, 14:28

  —关于优势理论的一点思考

  辛笠2014年

  期待已久又仓促报名了在上海4天半的优势发现ASC课程。对一场培训来说,4天半的时间很长,印象中唯一长度上可以与之媲美的是六西格玛课程。但与后者的境况--第一天异常踊跃(毕竟是大牌管理工具),第二天迷茫,第三天睡觉,第四天人数骤减,第五天基本没人--截然不同是,ASC培训恰恰相反,历久弥香,越品越有味道,最后的高潮来自最后一天关于团队优势分析的案例讨论。课上我有点hold不住,讲了很多(事后很惶恐,想想有点对不住Vivian)。我主要想表达的意思是:优势发现工具本质上偏向一个心理学工具,不是技术咨询工具,不能期待其直接解决实际具体问题。

  一.从人的预测行为角度,经济学与心理学的差别

  这样说难免让人有点沮丧,但我并不是说优势发现不能解决问题,而应关注其特性,明确使用目的及相应的使用方法。毕竟用菜刀拧螺丝不是明智的选择。这里有必要讨论几个问题:1.优势发现工具作为心理学工具与其它人力资源管理工具(比如绩效管理等)有什么不同;2.与其它测评工具有什么不同。

  所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其目的本质上讲都是为了预测人的行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避免问题再次发生,总是有预测的成分)。人是复杂动物,预测其行为是不容易的。而决定人的行为主要因素有:约束条件和个人偏好。前者讲的是人在一定条件下的普遍行为,比如,与干好干坏都可以拿到固定工资的情况相比,如果实行与业绩挂钩,员工最具有代表性的普遍反应将会更努力工作,整体的产量也将上升。这是经济学为代表的学科所研究的范畴,即找寻具有普遍规律的,像一把标尺般普遍使用的东西。这种思路一直被人们所津津乐道,所谓的指挥棒,或者流程化管理,标准化等等,目的是最大程度上减少人的个体复杂性导致的管理难度,甚至把一个企业离开某一个员工就运转不畅的情况视为管理低下的表现。管理本就不易,这种想法并没有错,在很多场景下应该大力提倡,尤其是对现今中国企业管理普遍不规范的背景下。

  然而,经济学不是万能的,总有不适用或者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在200元预算的约束条件下,我们可以预测一个人能够买到的裤子价格范围,但无法预测他会买到的裤子的颜色。当翻看任何一本经济学的书,遇到经济学理论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总会提到一句“那取决于消费者的偏好”。偏好是个性化的,是因人而异不具普遍性的,这是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人是复杂的,有感情的,有思考能力的,自主的。个人行为很多时候取决于他们个人的偏好。然而,经济学对此很少做出解释,经济学并没有什么理论来解释是什么引起偏好的变化,并且因为管理经济学主要注重实际运用,因此以偏好为基础的解释只有在其他的解释行不通之后才会被提出来。表面上看,以偏好为基础的解释特别简单。似乎任何观察到的行为都可以用偏好来解释。为什么香蕉的消费量相对于苹果的消费量上升了?因为人们的偏好变了,人们需要更多的香蕉和更少量的苹果。但这只是对消费量变化的表面解释。如果没有对偏好为什么变动的深刻理解,也就意味着,人们可以解释所有的事情,但却没有办法对任何事情进行预测。而对心理学的深入研究并非易事(在此膜拜一下海萍和Clement),只有在实践中积累的大量个体案例研究的情况下,可能会提炼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归纳来说,经济学研究的是人们在市场上的集体行为,即最普遍的行为;而心理学重视研究个体的行为结果。经济学强调针对员工集体的普遍特征来设计管理制度,约束和激励员工行为,保证其有效性不会因为员工的进出而失去。心理学等方法考虑个体层面的员工,重视针对不同的员工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从操作难易度上说,都不容易,但心理学工具因为个体性特征则显得更不容易。经济学对人的行为的预测能力的更强但精度不够,心理学则相反。

  一种生活态度和视角的选择 3tb_150209181945djbc531369

  以上所述,这类工具能否互相替换呢?难!经济学工具在解释个体问题上往往会失灵,而心理学工具在预测集体行为时要格外小心,以免以偏概全。二者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事实上,个人做出的最经济选择的结果是约束条件和个人偏好的函数。即经济学与心理学的综合运用。

  优势发现的心理学属性非常明显。

  1.专业性。34个主题的心理学式表述不能简单按照字面理解,其中有翻译的原因,但即便看英文的用词,不是通常普遍习惯的用法,比如行动activator等。这也就是锦方提到的,要精确理解每个主题的含义的原因。

  2.不确定性。比如,缺乏关系类的主题并不意味着人际关系的不好;没有思维类的主题也不意味着人不思考。这是很不容易理解的理念。

  3.外延性:每个人个体对主题的描述丰富了其内涵和解释。这是最开始让我很困惑的地方。每个人对主题的解读都不完全一样,培训师都是在肯定其想法,难免有往上凑、靠的感觉,而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呢?Tao在课堂上常说的一句话:同是感冒,症状不同。

  4.个体至上性:强调个体方式都会成功;还有一个线索是,做团队分析时一再强调先个体后团队,而不是直接给团队下结论。

  5.无量化:跟多其他测评相比,更多强调自己跟自己比,而不是跟别人比。无常模也就难以量化。

  6.复杂性。个体,团队,培训师,各自不同的优势间的互动,增加了整个过程的张力,也决定了很难出现标准化的场景,几乎完全因人而异。这也是为什么课堂上反复强调所提供的材料仅供参考而不是照本宣科。

  优势发现与其它的测评工具比有什么不同呢?我想有以下几点:

  1.自己跟自己比。刚才讲过这一点。其他测评工具往往有常模的概念。

  2.侧重自身的优势,而非改进不足。这是其最大亮点,也是为什么不需要常模的原因。

  3.侧重天赋才干,而非行为类。才干不容易变化,行为经常变化的概率更大。才干更个性化,从而强调了如何发挥自身的才干;行为更多是一种表象,并没有说清楚别人的某种行为模式是不是一定也是自己应该遵循的。

  4.有后续的行动方法。其他测评工具更多的是分类,缺乏后续的手段,最多是说某种类型可能会有哪些特征表现。

  5.更具可操作性。其他测评工具的不同分类往往意味着可能适合哪种职业。但这个并没有太大现实意义,很少有人会据此辞职变更职业。更靠谱的是,讨论无论做什么工作,都着眼于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只有在自己的优势实在没有发挥的土壤氛围,甚至变成自己的basement时,才会考虑职业岗位的调整。

  说了这么多,其实想表达几个意思:

  1.优势发现是心理学工具,不能期待其直接解决问题,下药方。毕竟其预测性不如经济学工具那么明显。但心理学用于商业领域这一跨界的理念首先就值得点赞。

  2.优势发现的可操作性比其它测评工具要好

  3.在使用该工具前,正确理解它是什么,为什么要用它,能干什么,继而怎么用它,整个流程想清楚非常重要。从而避免拿着和氏璧砸核桃。

  ※备注:“但是我不认为优势识别器只是心理学工具,因为它用行为测试你所具备的一些原始才干,这个和心理还有行为都有关系。一方面这套理论帮我们换角度看问题,另一方面是在提供直接的引导让我们有目的性的利用和实践我们的才干,从这个角度,虽然它不直接解决销量这类指标,它却可以指导行为,建立更好的团队合作方式,从而长远地达到效果”—原文引自Angel的comments

  二.为什么选择优势发现

  前面说了半天,其实就说了一点:别乱用。但为什么要用优势发现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说明它是什么。

  理论和官方介绍这里就不说了。我们都知道优势发现是基于积极心理学而来的。区分“积极”和“消极”,我们经常用对于“半杯水”的态度来形容,其实就是一个看问题的视角,久而久之形成的一种思维习惯。每个人都有优点也都有缺点,我们习惯了浸泡在“做对了是应该的,做错了要挨批评”的社会文化中。人们更多的关注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对自己擅长做的事情要么避而不谈要么异常谦卑。对待别人更是如此,盯着别人的不足,缺乏发现美的眼睛,甚至在别人做得好的时候也认为可能是偶然吧。我平常喜欢摄影,最让我不能接受的一类评论就是:照的不好是摄影者水平问题;一旦照得好,哟,你相机不错啊,好相机就是不一样。言外之意,猪拿好相机也能拍出一样的照片来。我们整体盯着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不足,一方面痛苦的改变着自己,攀比着别人,一方面因为别人的不足,嘲笑着,郁闷着,甚至惩罚着自己。处处充斥着负能量,不开心啊。优势发现,简单说就是告诉我们学会换个视角看自己看世界,学会欣赏自己,学会欣赏他人。它不仅仅是说教式的理念,更有很多可操作的方法。了解这些,为什么要用优势发现就显而易见了。

  人这辈子活着图个啥?很多人说,幸福快乐。怎么才能幸福?有个公式是:幸福=成就/欲望。这里成就是个广义的概念。要想幸福,要么增大分子,要么减小分母。通过发挥自己的优势,做事情容易成功,容易得到别人的认可;通过欣赏他人的优势,容易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组建更高效的团队做更大的事情。总而言之对增大分子非常显著。人的欲望还是要通过自身的修为来管理,但通过优势发现,做事情轻松加愉快,情绪管理会做得比较好,也有利于快乐知足吧,对减少分母也有一定的帮助。

  这些显而易见的好处的一个前提是:自觉。即自我觉悟,知道自己的优势是什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接受它。这基本上是课程讲的nameit。不知道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可以测评一下,这个很简单,而更为重要的和关键的是自我接纳,承认这就是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有时候人想接纳自己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经常会问到:我怎么是这样一个人啊。我要是能成为***那样该多好啊。这不禁让我想到最近我一直在思考的人生的几个不同阶段,不同阶段代表着不同的生活与思考方式。

  第一个阶段:为“自己”活,这个阶段往往是1-22岁即从出生到大学毕业(因人而异有长有短)。小孩从1岁左右开始有自我意识,知道“我”是谁,从而开始了第一阶段的人生之旅。这个阶段贯穿了整个青葱岁月。这个时期,由于各方面的不独立,缺乏思考的深度与广度,对人生更是所知甚少,大多是本能惯性的活着,基本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我”,更多是本能的我,而不是经过理性思考后的我。回想一下我们每个人成长,谁没叛逆过,谁没拿着无知当个性过,谁没为了所谓的“我”张扬过?很多过来人都会回忆道,那是我最好的时光,多想再回去啊。其实是想说,能再TMD无法无天想干啥就干啥该多好啊!但人们又都知道那不是真正的人生应该有的状态。另外一个可悲的事实是,这时候用优势测评测优势也是没有意义的,一切未定型意味着一切皆有可能。捱过去吧,总会过去的。

  第二个阶段:为“他人”活。大学毕业走入社会后,发现活得不那么自在了,没人会像以前家人老师一样迁就自己了,不得不触发思考和转变。于是进入了很多人一辈子都没爬出来的阶段。通过跟更多更复杂的人群接触,一方面,前所未有的挫折感,让人们活得小心翼翼,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另一方面,也总会艳羡别人身上的闪光点,“见贤思齐”,刻意的模仿别人成功的路径。人们通过别人的声音来评价自己,所谓“社会反光镜”;以别人的评价作为做事情的出发点;敏感,过分在意别人的意见;攀比,较真,伪装,辩驳等等。这是自我接纳最困难的阶段。把自己隐藏得很深,生怕在人前呈现一个真实的自己,同时也不清楚何为真实的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会有这样的情况,完全不在意别人的声音是很难的。但这个阶段会活得很辛苦也很茫然。需要强调的是,虽然表面上是在为“他人”活,但实际上骨子里却是为自己,在意的是自己。第二阶段实际上是第一阶段的变种和伪装。

  长时间在第一阶段的人是可怜的,迟迟走不出第二阶段的认识可悲的。就是在“再也不能这样活”的心声中,萌发了自觉。不断地反思我到底是谁,我为什么活着,我应该是什么样的生活状态,人生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于是有了下一阶段。

  第三个阶段:为自己活。建立在自觉基础上的,通过思考,对自我有更精准的认知(起码有认知的意愿,这时是优势发现效用最大的时候),并且坦然接受自己的一切,承认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更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但并不强求,更不会被他人的声音所左右。这个阶段最大的特点是敢于claimit。勇于主张“这就是我”,愿意让别人了解自己,更加自信,也更加从容面对别人的批评,不断地优化改进。问谤不辩,一笑而过。大胆追求自己的想要的东西,懂得取舍。一方面很好的自我管理自我认知,另一方面从容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断增加“自己知道,他人也知道”象限的面积,此时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独立人格的人。这个阶段有两个子阶段:3.1是前面所说的一切,但并太能够考虑到别人的感受,让别人不太舒服却不没有体察,会给人我行我素之感。虽说并不在乎别人的评价,但如此不经意的树敌也会给自己徒增阻力。3.2是加上体谅在意他人的感受。愿意以别人舒服的方式说话办事,但自己内心并不受干扰。用课上的术语说,前者叫原始才干;后者叫成熟才干。

  啰嗦半天,想表达几个意思:

  1.优势发现关乎幸福快乐

  2.但前提是一个有“自觉”意识的人。第一阶段的人慎用优势测评,第二阶段的人首先要引导其自觉,再说其它,但这是最需要帮助的人群,第三阶段的人是优势发现应用效果发挥的主要人群。

  三.如何推广优势发现

  说到这里,我在反思为什么我要来参加这个ASC课程?首先,我是一个自觉的人,其次我意识到发挥优势可以提高自己的幸福快乐。我找个GALLUP的顾问跟我解读一下,让我对自己有更准确的认识和定位,然后自己偷着乐就好啊。我来这里花4天半时间干什么呢?再说,好贵的……

  回答这个问题,要说说人生的第四个阶段:为他人活。首先要承认,一个纯粹的第三阶段的人是非常难得的。但这是否就是人生意义的所在呢?试想,一个自己的确是很快乐,即便周遭一塌糊涂的人,难免让人感觉没心没肺的自娱自乐。当然,每个人如果都管理好自己到第三阶段,这个世界也就和谐了。在此之前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做点什么?第四阶段的人并不满足于自己,而是心怀众生(请允许我用“众生”,没别的意思)。愿意为别人真正做点什么,不计得失,不求回报,以此为终生之事。

  一种生活态度和视角的选择 3tb_150209182037ea8c531369

  回想我们的课程的设计思路,先了解自己(准确定义34个优势主题),再辅导别人,最后是辅导团队。说白了就是,先欣赏自己,再作为培训师去欣赏别人,同时告诉对方要欣赏自己,最后让其懂得欣赏别人。这时一个传播快乐的过程啊!没错!我们花了4天半的时间和好多钱是来学会如何传播快乐的!!无论我们当初以什么原因报名参加这门课,现如今我们每一位学员是否应该有这种传播快乐的使命感呢?!未来,我们的行为真的会感动到别人也感动到自己。还记得大概是第四天下午的视频中,有一个顾问在说自己经常能够touchpeople的时候啜泣了。她为什么哭?!只有搞懂她哭的原因,才是真正理解了这门课程的含义。想成为第四阶段的人,可以帮助别人的方式有很多,各种慈善捐款都可以去做。但还有比帮助别人认清自己的优势从而改变其生活,传播快乐,更能从根本上帮助别人的吗?

  突然感觉自己很伟大的有么有!?如果按这个思路去使用优势发现工具,会是非常强大的。其精髓在于,明确自己的辅导风格(自我认知),帮助辅导对象了解其优势,转变其看问题的视角,愿意欣赏别人感恩团队,从而自主思考如何在这条路上走好,继而提出解决其所有具体问题的方法,即aimit。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培训师,我们的发心非常重要:

  1.我们自己能否做到欣赏他人?

  2.我们是否以尝试转变其看世界的视角为根本目的?

  3.我们是否总是蠢蠢欲动的想帮助对方直接解决问题而非引导其自主思考解决方案?

  作为培训师,如果不能很好地回答上述问题而盲目使用工具,都是一种乱用。优势发现工具精髓不在于直接解决问题(虽然也能解决问题),而是改变人的微循环,即看世界的视角,从而解决很多具体问题。这点特别像中医对亚健康的治疗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优势发现是个非常赞的工具。它不是GALLUP最贵的工具,正如锦方所说,GALLUP也有根据岗位职责要求去衡量人与岗位匹配度的看似更具现实意义的工具,但从格局上来讲,远不如优势发现。而作为培训师,每个人就是一个发光发热体,我们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吧。

  畅想未来,也许有一天,不久的将来,我们每个人都熟练掌握了这个工具,也真真切切的帮助到了很多人。正当我们自我感觉牛B吊炸天时,突然有一天,我们遇到一个人,一个小孩(一般是个小女孩),她,天生段位就是第四阶段的人,纯阳之体根本不需要我们的帮助。到那时才会对人的个体的复杂性有更深刻的理解,敬畏之心油然而起。优势发现从本质上讲,就体现了一种对人(人类的人)的尊重。(为了避免此文过于意识流,难以收尾,此处略去10000字)

  阶段性整理一下:

  1.参加ASC后应该传播快乐,培训师要有使命感

  2.辅导过程中注意发心

  3.对每个“人”应有尊重和敬畏

  四.推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1.访谈开始时可能遇到的两种情况:a.对方完全不在状态,不知道来干什么,从而一句话不说;b.对方认为你是咨询顾问,所以期待你能解决其实际问题。

  2.遇到总是批评的人怎么办,如何应对批评

  3.遇到不愿意改变的人怎么办

  4.培训师面对不同的辅导对象,如何做好自我优势管理

  这部分我想作为开放式问题,供大家思考和集思广益。总的想法是:坚守工具使用的原则,坚持不懈的推广(相信大家都意识到,优势辅导不是一次就能搞定的),坚信我们这项工作的意义所在。

  五.对后期课程设计的建议

  1.明晰coach与优势理论两条线

  2.明确工具的定位,并管理学员的期望值

  3.视频非常棒不应删减

  4.第5天临结束时氛围的营造

  5.团队分析案例放到第4天下午.

  6.强调使命感与个人学习感悟与应用

  这部分一样作为开放式问题,供大家集思广益。作为ASC黄埔一期的学长,我们有义务为以后的同学们提供更好的建议,供GALLUP参考。

  Youcanliveonlyonce,butifdoitright,onceisenough!

  后记

  很开心在参加课程中认识到这么多发烧友,每天下课以后自发讨论到七八点,这可不是很常见的现象。通过优势过滤器,我们也都很容易观察到彼此身上的鲜明特征:分析哥周老师,理性男锦方,行动派Vivian,知心姐兰蓉,梦想家远风,成就狂老曹,歌神Clement,耍宝王Steven,温柔狮子Leckie,文静+狂野Symphony以及女博士海萍姐(绝对的褒义)。感恩这段相识。

  同时,必须赞叹的是Angel,如此年纪可以把这门如此难度的课程驾驭的如此的好,真是得道不分先后。

  Tao的功力自不用说,我在考虑的是包装他参加明年的中国好声音。

  感谢婧怡督促我报名并提前帮我倒时差,感谢王丹不仅组织课程服务大家还给我开了小灶。在此一并谢过。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斗胆谨以此文与周老师的诸多大作配合使用。

  Hippo

  2014-10-31于匈牙利

chenyun816468

帖子数 : 3959
注册日期 : 14-01-06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