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粒 网赚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倾听文化产业的声音—西安吕建中

向下

倾听文化产业的声音—西安吕建中 Empty 倾听文化产业的声音—西安吕建中

帖子  xuanxuan521 周二 六月 30 2015, 12:48


光明日报社主办的“2013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推选结果18日在京揭晓,10位文化产业界杰出人士获此殊荣。

推选揭晓后,第二届中国文化产业高峰对话随即举行。10位“2013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与政府及文化产业领域人士一起,围绕“改革——激活企业创新动力”“融合——开拓产业发展境界”“开放——展示中华文化魅力”3个主题展开对话,通过分享各自的经验和心得,对文化产业发展提出建议,并表达了对新一年文化产业改革和发展的期待。

为中国文化产业立传

——“2013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揭晓典礼上的致辞

文化部部长 蔡武

非常高兴能够参加第二届中国文化产业高峰对话,与各位会聚一堂,见证2013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的揭晓。在此,我谨代表文化部向即将荣获“2013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称号的文化产业领军人物表示最诚挚的祝贺!

每个行业的勃然兴起,都有特定的社会依据;每个人物的卓然推出,都有时代精神的聚焦。当前中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向着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稳步迈进,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得益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得益于千千万万具有这种精神的文化产业从业者。光明日报社主办的“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推选活动,则要在这个群体中推出标志性人物,为中国文化产业立传,更为中国文化产业彰显的时代风流存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文化建设也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文化建设成为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近10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文化与国民经济相关产业不断加速融合,文化产业链条与实体经济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趋势日趋明显,文化越来越成为产业创新的源泉和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新的重大战略部署,特别是“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列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明确了今后的工作目标任务,大大提振了文化产业界信心,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从发展趋势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持续增长,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步伐加快,文化产业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的作用将更加凸显。我国文化产业已经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进入了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新阶段。

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文化创新历来就是社会创新的领跑者。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领军人物的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离不开千千万万文化产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今天的文化产业工作者,同样肩负着沉甸甸的历史使命,要让文化产业的创新成为时代创新的引擎,培育创新理念,锤炼创新精神,营造创新环境,引领创新风气。我希望,以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的推选为契机,充分发挥领军人物的引领带动作用,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创新发展。文化部也将进一步改革人才体制机制,完善人才政策,加大对文化产业人才,特别是领军人物的培养和扶持力度,营造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制度环境。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让我们共同期待2013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揭晓,期待在这里倾听中国文化产业的万丈雄心,激赏改革创新时代精神的生动演绎。

最后,预祝第二届中国文化产业高峰对话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改革:激活企业创新动力

中宣部改革办主任黄志坚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宇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陈昕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龚曙光

北京光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长田

主持人:黄主任,请您与大家分享一下文化产业最新的改革动态和改革思路。

黄志坚:首先向入选文化产业年度人物的各位优秀人士表示祝贺。谈两点:

第一,文化体制改革仍然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十八大以来,贯彻落实中央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核心要求,文化体制改革有了进一步深化拓展。从一定意义上讲,可以说是“三个更加”:一是更加注重顶层上的研究设计,二是更加注重把握上的积极稳妥,三是更加注重难点上的破解攻关。

第二,对于文化产业来说,文化是核心,产业是手段。在座的年度人物、文化企业家,姓企,更姓文。这是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特点。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对文化有敬畏之心。同时,要坚守一份社会责任,文化产品、文化服务都要尽可能体现人文关怀,有助于社会心理疏导,有利于形成一种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这两点和企业的创新能力有关联,是前提,也是要求。

主持人: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作为企业家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张宇:困难有很多,比如说市场的、环境的,整个改革都进入了深水区。但是,我认为国有企业也是有问题的,整体上变通不够,应在体制机制方面进一步搞灵活,可以从民营乃至世界五百强企业获得很多借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说要借鉴所有有利于我们发展的外国优秀经验模式,在文化方面我想大概就是这样做。

陈昕:文化产业遇到的困难很多,今天我想更多谈谈最主要想解决的问题,要认识文化产业的价值究竟在哪里。我个人认为文化产业的终极价值主要体现在内容上,我们的困难是如何激发内容产业的创新活力,这是出版产业应该解决的。


四是文化和相关产业的融合。我们跨界的并购有50多起,涉及400亿元,去年全国对文化产业促进投资,民间投资2500多亿元,增速是35.1%,超出其他行业12个百分点以上。尽管如此,文化和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还有待进一步挖掘,比如农业、机械设备制造等,实现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是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方面。

主持人:融合发展是2014年的一个亮点,也是大势所趋。今天在座的几位年度人物和企业家,对于文化和科技的融合,你们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

刘庆峰:科技和文化的融合是大势所趋。这种融合怎么做呢?首先要依靠市场的主体地位。其次,移动互联网时代,融合过程中鼓励跨界,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做颠覆创新,才能有一个更加蓬勃发展的局面。当越来越多的跨界出现的时候,产业边界的拓展让融合有更多机会与活力。

赵依芳:在这个移动互联网社会,融合是大势所趋,是社会和产业形态发展所需要的。我们呼唤整个国家的文化体制创新改革,就文化产业来讲,通过体制创新带来自由的融合,可以发挥人的所有能动性。在这个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应当对内容创新有一些实际性的支持与保护,促使中国的内容产业成为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文化产业发展至今需要升级,升级需要专业团队实力,需要不同的方法。所以文化产业可能在未来若干年,并购、合作等各种方法依然是主题,转型升级也会随之形成。

吕建中:除了文化与资本的融合、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融合以外,我觉得还有几个融合对发展文化产业是非常好的,因为我有切身体会。

一个是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另一个是文化与建筑的融合。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方面,我们做了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城,非物质文化遗产散落在了107个县,很多都是镇,足以吸引人专门去看;在文化和建筑的融合上,我们在建设西安大唐西市的过程中,恢复了唐代的古建筑群,通过这种做法避免了“千城一面”,让这个地方城市的特色,从建筑上传承下来,同时内容又比古代有所创新,把历史文化变得可视、可感、可消费。

主持人:向勇院长做了很多关于文化融合方面的研究,您认为未来文化融合应该如何推动?

向勇:简单说,从2003年到2013年就是通过体制改革释放活力的10年。如果说释放活力是为了打通产业链,激发创新是为了营造文化生产,那么融合,就是为了营造一个全产业链的文化生态。我们理解文化产业的产业链,应当包括两条,一条是内生产业链,只靠票房来赚取回报。此外,还必须有一个全产业链,就是协同产业链,把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都融合起来。

开放: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司长高长力

四达时代集团董事长庞新星

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会长张斌

万达文化产业集团副总裁肖广瑞

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部主任祁述裕

主持人:首先,我们要问一下高司长,我们怎么让文化走出去和拿进来,这个相互交流的过程,您觉得最重要的是什么?

高长力:怎么走出去,要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来看。就硬件来看,汉语不是世界上的通行语言,这使我们中华文化传播有很大的压力。我最想谈的问题还是软件,要学会讲故事,实际上讲故事是文化产品最基本的结构。但是,这个“讲故事”不是说要有高潮和结局,而是说你是不是知道对方文化消费者的关注点和兴趣点在哪里,你要告诉他的东西怎么触动他的内心。比如说前两天在微信上盛传的北京国贸快闪视频,传到了美国以后,在那儿的中国学生中掀起了热潮。他们说看了这个视频后,感觉还是国内好,国内朝气蓬勃。这样的视频使海外华人想回国,这不是中国梦吗?虽然里面没有中国梦的字样,但是这个就是讲故事,我觉得我们的文化产品要出去,必须要讲故事。

主持人:庞总,您如何想到把节目带到非洲,给非洲大陆带来一丝我们东方文化?

庞新星:刚才提的问题我觉得挺好,你要把内容传播出去,首先要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用他们喜欢看的方式,要以他们接触得到的这种服务,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比如,虽然当地官方语言是英语和母语,有70%的人是不会讲英语的,甚至听不懂英语,但如果剧本很好,更用了母语来作为配音,这就是一个很成功的方式。

主持人:问一下张会长,您也是奔波在世界各地的文化使者,和外国人打交道,您觉得中国人最大的文化魅力是什么?

张斌:中国文化的产业走向,我最大的体会就是中国文化要走出去,我们要把我们的文化宣传出去,传播中国文化的过程。我曾经问外国人,你们喜欢不喜欢吃中国菜,他们说非常喜欢。我到了国外,许多地方摆着瓷器,我说这是中国的文化品,为什么你们摆着呢,他们说就是因为东西好。我们让他们吃我们的中国饭,用我们的瓷器,这就是让外国人了解我们的过程。现在很多的国家都是学汉语的,在交流上可以进一步,在学汉语的过程中,增进对中国的了解。我们找外国人喜欢又符合我们自身利益的东西,通过一种传播的形式,用一种载体真正立住,产生你的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

肖广瑞:要整合全球的人力资源,我们对一些高端的人才一定要纳入麾下,在文化旅游项目上,我们成立了文化旅游院,把很多世界这个领域的权威完全纳入麾下。在万达不光讲英语,这些老外也流行起讲中文,不断学中文。

主持人:中国文化产业在世界文化产业处于怎样的格局?

祁述裕:第一,中国文化产业在世界文化产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第二,中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不强。我们的竞争力不强,突出体现在内容,这个方面有非常大的差距。虽然说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出口世界第一,比方说我们的游戏、体育设施设备、手工艺品,珠三角中山市区生产的游戏设备占全球游戏设备市场的70%。但是,说到核心产品的竞争力,我们中国差距太大了。

熊澄宇:我提两个建议改变这样的格局,第一,要有充分的自信,因为我们一直对我们的东西不自信,经常用西方的评价体系评价我们自己的文化产品。第二,就是交流,我们不仅仅是走出去,我们要充分地认识我们的文化在对方落地的这个地方,它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能仅仅考虑我们自己的感觉,也要考虑到消费者、用户的感觉。


xuanxuan521

帖子数 : 8292
注册日期 : 12-09-01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