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起江南,愿将心永远留在苏州古城
梦起江南,愿将心永远留在苏州古城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江南梦。“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烟雨江南,今年的梅雨时节有点长,淅淅沥沥下了很久,我是生于梅雨时节的小蟹子。有人说,生于这个时节的人,总会无端得生出很多忧愁的情绪,难道只因是多雨时节?
6月末,和闺蜜的一次苏州文化之旅,也算是给自己一份最特殊的生日礼物。
下了高铁,的士在苏州的老城区穿梭,细雨中,白墙黛瓦颜色更为分明,水墨江南的味道越来越重,这一切提醒着我,距离山塘街的距离不遥远了。
苏州的文艺之旅,从苏州文旅花间堂·山塘人家开始,这是我们在苏州暂时的落脚之处。苏州文旅花间堂·山塘人家便位于连通阊门与虎丘的七里山塘,醃猪河头38号,看地图时,一度把“醃”看成是腌,据说这里当年是咸肉集散地,但后来这里又被叫做“胭脂”河头,不管哪种说法,都表示着这里千年时光的市井风情。
行走在客栈里,就像走过苏州的寻常巷子人家,白墙,黑瓦,花窗。房间位于2楼,传统的木制结构结构粗线条的白墙,简约而不简单。木框架的床,两边用薄薄的纱做了间隔,使得这简约的床更富有情调。
走进房间,瞬间爱上了瓷器上凝固的蝴蝶,杯底上篆刻的印章,涂满了温情的本子和那拙朴又不失精致的家具?这是花间美学的生活展馆,会在你的体验中一点点释放情感。
泡一壶玫瑰花茶,插一株香薰,在朦胧的夜色中,泡个澡,粗盐轻轻按摩每一寸肌肤......
这里的房型有很多种,枕水人家、阊门人家、水巷人家、里巷人家……听起来就像串门到了老苏州的巷子里。第二天换了个房型。枕水人家,多么诗意的名字,不用说,就是依水而卧,房间推门出去,便是靠河的一个阳台。华灯初上,河边品茗,何等快意。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幸运的孩子,第一天下了大雨,第二天,雨便停了,便给了我在河边品茶赏景的好机会。
花间堂的餐厅总有着特殊的名字,周庄花间堂餐厅有桔梗餐厅,而山塘街花间堂的是茴香餐厅。茴香餐厅早餐时间是上午7点至10点,提供一些中西早餐,最爱那里的牛奶麦片,坐在临河的桌边用餐,窗外细雨淅淅沥沥,敲打着屋檐上,安静的餐厅,此刻只有我一人。外面下着小雨,用餐之后不想立刻出去,便继续坐着,随手翻起了边上书柜里的书,不觉中已过一个多小时,直到餐厅里的人渐渐多起来,雨已停,便起身出去走走
“七里山塘到虎丘”,据说山塘街并不是真的是七里路,而是山塘街一路到虎丘有大约七座较为著名的桥!为了看看这传说中的桥,于是固执的我,踩着一脚深一脚浅的雨水,走到了虎丘。对于历史上辉煌,无法亲历,如今只能循着这剩余的,去感知这历史火焰燃烧过后灰烬里的余温。
从花间堂至新民桥,这一段跟大多数景区无异,水乡的外貌加各种餐厅酒吧客栈工艺品店的集合体,是游客相对较为集中的地方。跟大多数水乡古镇一样,沿河饮品店,酒吧,座椅上游客闲聊的同时,自拍杆会随时出现在镜头里。发呆?在这里装文艺?这不是我的菜,不是我要寻的景,按照地图上的指示一路向虎丘的方向,经过新民桥,便是山塘街最接地气的菜市场,各种摊子摆在街道的两边,各种叫卖吆喝声不断。越往前,人越少,越发的幽静,曾几度怀疑这里还是不是山塘街,实在跟之前的游客区迥然,隔了一座桥,完全两片天地。如果说桥这边是夜夜笙歌,游人如织,那桥的那头则是七里山塘最生活的场面,最苏州的气息。
千年烟雨,文化苏州,便是桥名也充满了文化。七里山塘远远不止七座桥,山塘桥,新民桥,星桥,白姆桥,桐桥,彩云桥,普济桥,青山桥,绿水桥......太多太多,只记得依稀一路走过无数大桥小桥,也记不住那么多名了。
有一坐很有年代感的桥,看地图,也看不出什么名。闺蜜笑道:“我命名为无名桥。”说时,旁边屋里一位大爷正好走出来,经询问,此桥确实为:无名桥。两个人立马笑喷。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昆曲声不断得在耳边回荡,吴侬软语咿咿呀呀在耳边,桨声灯影,进入了梦幻的温柔乡!
旅行就是行走,记录,回忆......
实在很想忘记每年的生日,这样意味着脸上又多了一些皱纹,早上睁开双眼,第一条消息:生日快乐。在差不多忘记的时刻,还有人记得,也是种温暖,提醒着你,还有人关心着。
晚安,苏州。收藏美好的地方。
在花间堂的茴香餐厅用完早餐,便决定了今天的主题:城门+运河+园林。
城门故事,据说老苏州有很多城门,但解放后,苏州古城墙除盘门、胥门、金门和部分城墙外,其余被逐渐拆除。苏州新建的相门城门的中空部位,有苏州的城墙博物馆,里面分“序厅”“城纪千年”“城门故事”“城里城外”“城头记忆”和“城墙复现”六个展厅,展示苏州城墙的历史变迁和考古成果。
在这些城门中,要数盘门保存的最好。盘门,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水陆并联的古城门,有“北看长城,南看盘门”之誉。这里曾经是古苏州重要的交通要道,大运河将城墙环住,迎着细雨,游盘门景区,倒也清净,游客很少。站在瑞光塔前,忽然有种穿越的幻觉。
吴门桥横跨运河、近傍盘门,因吴中门户之意而得名,几经重建,现为清朝同治年间的遗物,为桥洞高大的单拱石桥,极具江南水乡特色。
摇着乌篷船,缓缓经过中国最古老的海关---水门,这是目前国内唯一水陆并举的城门。古老的城门,充满了沧桑感,植物也肆意的生长着,这样的城楼,估计国内不多见了。
苏州著名的盘门三景便是这里,水陆并举的城门,横跨运河的吴门桥,大气磅礴的瑞光塔,古运河在旁边环绕而过。
古时战守,诱敌至城下,从城上放箭、坠石,宛如“瓮中捉鳖”,全歼入侵之敌人,内城门北面左侧有和条坡度约为20度的城墙跑马道,直抵城墙顶上的一座由巨砖铺铺成的宽阔平台。
夜游古运河,老胥门远远得隔河相望,像一位饱经历史沧桑的老者,见证着苏州城的巨变,这个建于春秋吴国时期的胥门,跟盘门一样,同为苏州幸存的古代城门。据说苏州的古城门,大都水陆并列的,惟胥门为防太湖洪水进城,宋元以后就无水门。
清早起来,坐了一趟黄包车,这大抵上也只有老城区才会有。
姑苏城,怎可不去园林。拙政园虽好,但过于喧哗,喜欢安静,于是,我把目光指向了留园。小学的课本上,学过《苏州园林》,那是我对园林的第一印象,虽然那时候还只是个懵懵懂懂的孩子,生于江南的我,江南园林对我来说,自然不陌生。与拙政园同为中国四大名园的留园,来对来说不大,快一点的话,没多久就可以转完。这个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私家园林,400多年来几经衰盛。虽然不大,但是小巧精致,一步一景。
如此低调的门面,实在和其名气不符。进门之后,才发现别有洞天,亭台楼阁,荷花假山,餐厅树木,回廊,门窗,大厅,每处都值得细看,又是那么耐看。甩开地图的四处走,已完全不知在何处。快得人或许不用半小时,便可以走一圈,出门,而我在里面晃了2个多小时。我不是个囫囵看景的人,遇到喜欢的,会驻足停留许久,惊喜于停留时刻发现的许多小瞬间,我的选择就是把他们都收入相机,收入记忆里。
时光倒流,回到十年前,曾经白衣飘飘的年代。大学时代,已经成为记忆。不变的是风景,变了的是心境.
烟雨江南,今年的梅雨时节有点长,淅淅沥沥下了很久,我是生于梅雨时节的小蟹子。有人说,生于这个时节的人,总会无端得生出很多忧愁的情绪,难道只因是多雨时节?
6月末,和闺蜜的一次苏州文化之旅,也算是给自己一份最特殊的生日礼物。
下了高铁,的士在苏州的老城区穿梭,细雨中,白墙黛瓦颜色更为分明,水墨江南的味道越来越重,这一切提醒着我,距离山塘街的距离不遥远了。
苏州的文艺之旅,从苏州文旅花间堂·山塘人家开始,这是我们在苏州暂时的落脚之处。苏州文旅花间堂·山塘人家便位于连通阊门与虎丘的七里山塘,醃猪河头38号,看地图时,一度把“醃”看成是腌,据说这里当年是咸肉集散地,但后来这里又被叫做“胭脂”河头,不管哪种说法,都表示着这里千年时光的市井风情。
行走在客栈里,就像走过苏州的寻常巷子人家,白墙,黑瓦,花窗。房间位于2楼,传统的木制结构结构粗线条的白墙,简约而不简单。木框架的床,两边用薄薄的纱做了间隔,使得这简约的床更富有情调。
走进房间,瞬间爱上了瓷器上凝固的蝴蝶,杯底上篆刻的印章,涂满了温情的本子和那拙朴又不失精致的家具?这是花间美学的生活展馆,会在你的体验中一点点释放情感。
泡一壶玫瑰花茶,插一株香薰,在朦胧的夜色中,泡个澡,粗盐轻轻按摩每一寸肌肤......
这里的房型有很多种,枕水人家、阊门人家、水巷人家、里巷人家……听起来就像串门到了老苏州的巷子里。第二天换了个房型。枕水人家,多么诗意的名字,不用说,就是依水而卧,房间推门出去,便是靠河的一个阳台。华灯初上,河边品茗,何等快意。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幸运的孩子,第一天下了大雨,第二天,雨便停了,便给了我在河边品茶赏景的好机会。
花间堂的餐厅总有着特殊的名字,周庄花间堂餐厅有桔梗餐厅,而山塘街花间堂的是茴香餐厅。茴香餐厅早餐时间是上午7点至10点,提供一些中西早餐,最爱那里的牛奶麦片,坐在临河的桌边用餐,窗外细雨淅淅沥沥,敲打着屋檐上,安静的餐厅,此刻只有我一人。外面下着小雨,用餐之后不想立刻出去,便继续坐着,随手翻起了边上书柜里的书,不觉中已过一个多小时,直到餐厅里的人渐渐多起来,雨已停,便起身出去走走
“七里山塘到虎丘”,据说山塘街并不是真的是七里路,而是山塘街一路到虎丘有大约七座较为著名的桥!为了看看这传说中的桥,于是固执的我,踩着一脚深一脚浅的雨水,走到了虎丘。对于历史上辉煌,无法亲历,如今只能循着这剩余的,去感知这历史火焰燃烧过后灰烬里的余温。
从花间堂至新民桥,这一段跟大多数景区无异,水乡的外貌加各种餐厅酒吧客栈工艺品店的集合体,是游客相对较为集中的地方。跟大多数水乡古镇一样,沿河饮品店,酒吧,座椅上游客闲聊的同时,自拍杆会随时出现在镜头里。发呆?在这里装文艺?这不是我的菜,不是我要寻的景,按照地图上的指示一路向虎丘的方向,经过新民桥,便是山塘街最接地气的菜市场,各种摊子摆在街道的两边,各种叫卖吆喝声不断。越往前,人越少,越发的幽静,曾几度怀疑这里还是不是山塘街,实在跟之前的游客区迥然,隔了一座桥,完全两片天地。如果说桥这边是夜夜笙歌,游人如织,那桥的那头则是七里山塘最生活的场面,最苏州的气息。
千年烟雨,文化苏州,便是桥名也充满了文化。七里山塘远远不止七座桥,山塘桥,新民桥,星桥,白姆桥,桐桥,彩云桥,普济桥,青山桥,绿水桥......太多太多,只记得依稀一路走过无数大桥小桥,也记不住那么多名了。
有一坐很有年代感的桥,看地图,也看不出什么名。闺蜜笑道:“我命名为无名桥。”说时,旁边屋里一位大爷正好走出来,经询问,此桥确实为:无名桥。两个人立马笑喷。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昆曲声不断得在耳边回荡,吴侬软语咿咿呀呀在耳边,桨声灯影,进入了梦幻的温柔乡!
旅行就是行走,记录,回忆......
实在很想忘记每年的生日,这样意味着脸上又多了一些皱纹,早上睁开双眼,第一条消息:生日快乐。在差不多忘记的时刻,还有人记得,也是种温暖,提醒着你,还有人关心着。
晚安,苏州。收藏美好的地方。
在花间堂的茴香餐厅用完早餐,便决定了今天的主题:城门+运河+园林。
城门故事,据说老苏州有很多城门,但解放后,苏州古城墙除盘门、胥门、金门和部分城墙外,其余被逐渐拆除。苏州新建的相门城门的中空部位,有苏州的城墙博物馆,里面分“序厅”“城纪千年”“城门故事”“城里城外”“城头记忆”和“城墙复现”六个展厅,展示苏州城墙的历史变迁和考古成果。
在这些城门中,要数盘门保存的最好。盘门,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水陆并联的古城门,有“北看长城,南看盘门”之誉。这里曾经是古苏州重要的交通要道,大运河将城墙环住,迎着细雨,游盘门景区,倒也清净,游客很少。站在瑞光塔前,忽然有种穿越的幻觉。
吴门桥横跨运河、近傍盘门,因吴中门户之意而得名,几经重建,现为清朝同治年间的遗物,为桥洞高大的单拱石桥,极具江南水乡特色。
摇着乌篷船,缓缓经过中国最古老的海关---水门,这是目前国内唯一水陆并举的城门。古老的城门,充满了沧桑感,植物也肆意的生长着,这样的城楼,估计国内不多见了。
苏州著名的盘门三景便是这里,水陆并举的城门,横跨运河的吴门桥,大气磅礴的瑞光塔,古运河在旁边环绕而过。
古时战守,诱敌至城下,从城上放箭、坠石,宛如“瓮中捉鳖”,全歼入侵之敌人,内城门北面左侧有和条坡度约为20度的城墙跑马道,直抵城墙顶上的一座由巨砖铺铺成的宽阔平台。
夜游古运河,老胥门远远得隔河相望,像一位饱经历史沧桑的老者,见证着苏州城的巨变,这个建于春秋吴国时期的胥门,跟盘门一样,同为苏州幸存的古代城门。据说苏州的古城门,大都水陆并列的,惟胥门为防太湖洪水进城,宋元以后就无水门。
清早起来,坐了一趟黄包车,这大抵上也只有老城区才会有。
姑苏城,怎可不去园林。拙政园虽好,但过于喧哗,喜欢安静,于是,我把目光指向了留园。小学的课本上,学过《苏州园林》,那是我对园林的第一印象,虽然那时候还只是个懵懵懂懂的孩子,生于江南的我,江南园林对我来说,自然不陌生。与拙政园同为中国四大名园的留园,来对来说不大,快一点的话,没多久就可以转完。这个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私家园林,400多年来几经衰盛。虽然不大,但是小巧精致,一步一景。
如此低调的门面,实在和其名气不符。进门之后,才发现别有洞天,亭台楼阁,荷花假山,餐厅树木,回廊,门窗,大厅,每处都值得细看,又是那么耐看。甩开地图的四处走,已完全不知在何处。快得人或许不用半小时,便可以走一圈,出门,而我在里面晃了2个多小时。我不是个囫囵看景的人,遇到喜欢的,会驻足停留许久,惊喜于停留时刻发现的许多小瞬间,我的选择就是把他们都收入相机,收入记忆里。
时光倒流,回到十年前,曾经白衣飘飘的年代。大学时代,已经成为记忆。不变的是风景,变了的是心境.
无敌小铁雀- 游客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