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有话说:《芳华》定档是利好,胡说八道的请闭嘴!
股民有话说:《芳华》定档是利好,胡说八道的请闭嘴!
周一股市开盘,沪指、深成指、创业板,全线飘绿,大批的票子一再击穿最低的价格,估计不少人和我一样,脸是绿的,心是寒的,肝儿是颤的,好在下午1点半之后,两市场开始逐渐上扬,到收盘的时候双双翻红报收,至于我手里的票子,就一支华谊兄弟,收盘时也微微上涨。周三华谊兄弟开盘之后冲高回落,股价在8.20附近拉锯震荡,收盘的时候小跌,不过还好行情还算可以。本周抛开大盘的层面,最有影响力的消息,当属《芳华》确定上映时间。
12月15日,期待已久的《芳华》终于要上映了,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打算在国庆节的时候看这部片子,可就在即将上映的时候,《芳华》却突然被延期了。现在重新确定日期了,网上热火朝天的各种信息又接踵而来,什么炒作啦,什么业绩压力啦,什么华谊兄弟和浩瀚、常升等公司的过去事都翻出来,陈芝麻烂谷子又重说一遍,好像过年了一样,靠捕风捉影的炒作吸引眼球的是何等的无聊。华谊兄弟这支股票我关注不是一天两天了,我玩它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虽然我手里的票子不多,但是我以一个股票投资人兼“股东”的身份,还是想唠叨两句。
创新需要很大勇气
2013年华谊兄弟斥资2.52亿元,购买了张国立控股的浙江常升影视制作有限公司70%股权,独享后者未来5年的影视著作权和收益权。2015年10月,华谊兄弟斥资7.56亿元,收购浙江东阳浩瀚影视娱乐有限公司,该公司股东包括冯绍峰、Angelababy、郑恺、杜淳和陈赫等一批与华谊合作多年、潜力巨大的演艺明星,华谊享有这些明星股东以东阳浩瀚名义取得的影视剧项目投资和衍生品开发等业务产生的利润。2015年底,华谊兄弟又以10.5亿元,收购了导演冯小刚的浙江东阳美拉传媒有限公司70%股权,作为回报东阳美拉承诺2016年为华谊兄弟带来不低于1亿元税后净利润,并且此后4年逐年递增15%。
这一连串的收购案之所以备受关注,无非就是被收购公司背后站着一大波知名演员、导演。买公司就是买未来,这本无可厚非,换别的行业大家都认可,只不过华谊在以人为本的娱乐行业里,买创作人才的创作未来,绝大多数人就看不懂了。其实这就是华谊兄弟在圈里摸爬滚打这么多年总结创新尝试的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明星想要更大的平台更大的发展,华谊兄弟需要这些明星的影响力和创作能力来推动影视业务,这是人家的主业。华谊和明星二者在相互依存互利互惠、互惠共赢中,寻找、创造并实现价值,仅此而已。
对待创新事务,尖酸刻薄不加分,多一点包容支持才更体现素养和自信。说到这,我觉得应当为证监会和交易所点赞,华谊兄弟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诚然可贵,但市场监管部门给他创新尝试的空间其实更可敬,在支持创新这件事上,主管部门承担的行政压力恐怕不比企业的经营压力小,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如果没有人创新了,市场当然平稳,但也无非是一潭死水。
创新就有可能遇到一些问题,但世间事物没有尽善尽美,如果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创新,那么我们现在的生活恐怕还处于很落后的时代。因此对于华谊兄弟我是表示支持的,对新事物,我们应该多一点耐心,多一点时间,多一点宽容,它就好比一个刚出生的小孩,我们不能让这个“小孩”,三天断奶,一周就会跑,一个月就能上学,那就违背了市场规律,给点耐心,给点时间和空间,对与不对、好与不好,不如交给市场和业绩去评判。
除了看不懂思路创新,很多人还觉得怎么明星什么都不干,把公司一卖就能赚个几亿,说这话都是看热闹的,实际上这些钱还是符合市场价值规律的,从冯小刚到张国立,从Angelababy到李晨郑恺,这里边随便找出一位来,都是很有商业号召力的。冯小刚玩票的《私人订制》都卖7个亿,演个《老炮儿》都9亿票房,拍个《潘金莲》这种文艺片还5亿票房,他的公司估值十个亿难道很难理解吗?
再以Angelababy所在的浙江东阳浩瀚影视娱乐有限公司为例,2015年东阳浩瀚承诺的业绩目标9000万,实际完成9227.39万,不仅完成了任务,还超出了200多万。
之前媒体上有一种极端声音,说明星们躺在家里不干活、认赔业绩承诺也划算,你看,人家越有钱越有动力赚钱,明星大咖们显然还是有比躺在家里赚差价更高的追求。
适应需要一个过程
创新不容易,不单外界不懂,其实参与者自己有时候也需要时间来调整适应。在与华谊绑定后,张国立一直说自己很焦虑。
随着年龄的增大,张国立老师逐渐淡出了银幕,现在很少能看到他的戏了,退到银幕后的他开始了身份的转变,开办了自己的公司,尽管2013年被华谊兄弟收购了70%的股权,但是手里还有30%,从演员变成老板,从艺术家变成企业家,一个身份变成好几个身份,这种身份的转变需要一个时间的打磨,这种焦虑恰恰也说明了张国立老师是为了追求影视艺术更好的发展,在与商业合作中对于模式的探索,对于更好切入点的追求,他也希望将公司做好,也希望和手下的员工们一起努力打拼之后能够获得认可与回报,这也说明张国立老师是有责任和担当的。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明星们并不愿意用毁了自己名声的代价去“骗”一笔养老金,从此让人唾骂,被行业封杀。
说了这么多,张国立也好,冯小刚也好,还有李晨郑恺Angelababy也好,华谊兄弟之所以收购他们的公司愿意与他们合作,这表明华谊兄弟对他们是认可的,不仅是对作品的认可也是他们对艺术追求的这份态度的认可,说到底,影视行业还是内容为王,内容主导,内容“统治天下”,好的影视内容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原因和动力,好的作品需要好的演员和导演去呈现,好的演员和导演需要好的认真的态度去执行,这也是敬业的一种表现。
还是那句话,对于华谊兄弟新的商业模式,给点耐心,它终究会成长会展现出应有的实力,给点时间,他们也会给予更多的回报。华谊买冯小刚Angelababy,就是买他们的未来,我们买华谊,不也一样是在买华谊的未来么?
再多说两句,11月24日华谊兄弟的《引爆者》就要上映了,半个月后是《芳华》,再半个月后就是《前任3:再见前任》,所以最近这一个半月,华谊兄弟的股票短线有回暖的趋势。另外回看走势,我个人感觉现在和六七月很像,大家可以看看历史的k线图,在二季度季报公布之前华谊兄弟的顾家横盘了很久,基本在8.2-8.3之间徘徊,季报发布后股价上扬,开启了一轮攻势。现在和那时候几乎处于同样的价位,后面都有一个重大的事情发生,而11月24日华谊兄弟的《引爆者》上映,半个月后的《芳华》,再到之后《前任3:再见前任》,半个月一部电影,明星效应,市场票房,圣诞节新年对电影娱乐消费的需求,诸多因素交织碰撞在一起,使得华谊兄弟在这一个半月之内还是大有作为的,短期内股价有回暖的趋势,保守估计到9元,如果电影票房不错,尤其是一旦芳华贡献最大时,也许在《前任3》上映之前华谊兄弟的股价就已经破九了,优异的票房成绩为四季度画上完美的句号。待到明年华谊的实景娱乐开门迎客,年报和一季报公布之时,破10甚至到12也不是没可能,既然选择了华谊,我就相信它,支持它,这里面有理性的判断,也有点感情因素,二十多年不容易,没实力的早都淘汰了,活下来的都算时代骄傲,现在赶上文化产业风头这么好,兄弟你再加把劲吧!
12月15日,期待已久的《芳华》终于要上映了,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打算在国庆节的时候看这部片子,可就在即将上映的时候,《芳华》却突然被延期了。现在重新确定日期了,网上热火朝天的各种信息又接踵而来,什么炒作啦,什么业绩压力啦,什么华谊兄弟和浩瀚、常升等公司的过去事都翻出来,陈芝麻烂谷子又重说一遍,好像过年了一样,靠捕风捉影的炒作吸引眼球的是何等的无聊。华谊兄弟这支股票我关注不是一天两天了,我玩它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虽然我手里的票子不多,但是我以一个股票投资人兼“股东”的身份,还是想唠叨两句。
创新需要很大勇气
2013年华谊兄弟斥资2.52亿元,购买了张国立控股的浙江常升影视制作有限公司70%股权,独享后者未来5年的影视著作权和收益权。2015年10月,华谊兄弟斥资7.56亿元,收购浙江东阳浩瀚影视娱乐有限公司,该公司股东包括冯绍峰、Angelababy、郑恺、杜淳和陈赫等一批与华谊合作多年、潜力巨大的演艺明星,华谊享有这些明星股东以东阳浩瀚名义取得的影视剧项目投资和衍生品开发等业务产生的利润。2015年底,华谊兄弟又以10.5亿元,收购了导演冯小刚的浙江东阳美拉传媒有限公司70%股权,作为回报东阳美拉承诺2016年为华谊兄弟带来不低于1亿元税后净利润,并且此后4年逐年递增15%。
这一连串的收购案之所以备受关注,无非就是被收购公司背后站着一大波知名演员、导演。买公司就是买未来,这本无可厚非,换别的行业大家都认可,只不过华谊在以人为本的娱乐行业里,买创作人才的创作未来,绝大多数人就看不懂了。其实这就是华谊兄弟在圈里摸爬滚打这么多年总结创新尝试的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明星想要更大的平台更大的发展,华谊兄弟需要这些明星的影响力和创作能力来推动影视业务,这是人家的主业。华谊和明星二者在相互依存互利互惠、互惠共赢中,寻找、创造并实现价值,仅此而已。
对待创新事务,尖酸刻薄不加分,多一点包容支持才更体现素养和自信。说到这,我觉得应当为证监会和交易所点赞,华谊兄弟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诚然可贵,但市场监管部门给他创新尝试的空间其实更可敬,在支持创新这件事上,主管部门承担的行政压力恐怕不比企业的经营压力小,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如果没有人创新了,市场当然平稳,但也无非是一潭死水。
创新就有可能遇到一些问题,但世间事物没有尽善尽美,如果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创新,那么我们现在的生活恐怕还处于很落后的时代。因此对于华谊兄弟我是表示支持的,对新事物,我们应该多一点耐心,多一点时间,多一点宽容,它就好比一个刚出生的小孩,我们不能让这个“小孩”,三天断奶,一周就会跑,一个月就能上学,那就违背了市场规律,给点耐心,给点时间和空间,对与不对、好与不好,不如交给市场和业绩去评判。
除了看不懂思路创新,很多人还觉得怎么明星什么都不干,把公司一卖就能赚个几亿,说这话都是看热闹的,实际上这些钱还是符合市场价值规律的,从冯小刚到张国立,从Angelababy到李晨郑恺,这里边随便找出一位来,都是很有商业号召力的。冯小刚玩票的《私人订制》都卖7个亿,演个《老炮儿》都9亿票房,拍个《潘金莲》这种文艺片还5亿票房,他的公司估值十个亿难道很难理解吗?
再以Angelababy所在的浙江东阳浩瀚影视娱乐有限公司为例,2015年东阳浩瀚承诺的业绩目标9000万,实际完成9227.39万,不仅完成了任务,还超出了200多万。
之前媒体上有一种极端声音,说明星们躺在家里不干活、认赔业绩承诺也划算,你看,人家越有钱越有动力赚钱,明星大咖们显然还是有比躺在家里赚差价更高的追求。
适应需要一个过程
创新不容易,不单外界不懂,其实参与者自己有时候也需要时间来调整适应。在与华谊绑定后,张国立一直说自己很焦虑。
随着年龄的增大,张国立老师逐渐淡出了银幕,现在很少能看到他的戏了,退到银幕后的他开始了身份的转变,开办了自己的公司,尽管2013年被华谊兄弟收购了70%的股权,但是手里还有30%,从演员变成老板,从艺术家变成企业家,一个身份变成好几个身份,这种身份的转变需要一个时间的打磨,这种焦虑恰恰也说明了张国立老师是为了追求影视艺术更好的发展,在与商业合作中对于模式的探索,对于更好切入点的追求,他也希望将公司做好,也希望和手下的员工们一起努力打拼之后能够获得认可与回报,这也说明张国立老师是有责任和担当的。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明星们并不愿意用毁了自己名声的代价去“骗”一笔养老金,从此让人唾骂,被行业封杀。
说了这么多,张国立也好,冯小刚也好,还有李晨郑恺Angelababy也好,华谊兄弟之所以收购他们的公司愿意与他们合作,这表明华谊兄弟对他们是认可的,不仅是对作品的认可也是他们对艺术追求的这份态度的认可,说到底,影视行业还是内容为王,内容主导,内容“统治天下”,好的影视内容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原因和动力,好的作品需要好的演员和导演去呈现,好的演员和导演需要好的认真的态度去执行,这也是敬业的一种表现。
还是那句话,对于华谊兄弟新的商业模式,给点耐心,它终究会成长会展现出应有的实力,给点时间,他们也会给予更多的回报。华谊买冯小刚Angelababy,就是买他们的未来,我们买华谊,不也一样是在买华谊的未来么?
再多说两句,11月24日华谊兄弟的《引爆者》就要上映了,半个月后是《芳华》,再半个月后就是《前任3:再见前任》,所以最近这一个半月,华谊兄弟的股票短线有回暖的趋势。另外回看走势,我个人感觉现在和六七月很像,大家可以看看历史的k线图,在二季度季报公布之前华谊兄弟的顾家横盘了很久,基本在8.2-8.3之间徘徊,季报发布后股价上扬,开启了一轮攻势。现在和那时候几乎处于同样的价位,后面都有一个重大的事情发生,而11月24日华谊兄弟的《引爆者》上映,半个月后的《芳华》,再到之后《前任3:再见前任》,半个月一部电影,明星效应,市场票房,圣诞节新年对电影娱乐消费的需求,诸多因素交织碰撞在一起,使得华谊兄弟在这一个半月之内还是大有作为的,短期内股价有回暖的趋势,保守估计到9元,如果电影票房不错,尤其是一旦芳华贡献最大时,也许在《前任3》上映之前华谊兄弟的股价就已经破九了,优异的票房成绩为四季度画上完美的句号。待到明年华谊的实景娱乐开门迎客,年报和一季报公布之时,破10甚至到12也不是没可能,既然选择了华谊,我就相信它,支持它,这里面有理性的判断,也有点感情因素,二十多年不容易,没实力的早都淘汰了,活下来的都算时代骄傲,现在赶上文化产业风头这么好,兄弟你再加把劲吧!
天人合二- 帖子数 : 1931
注册日期 : 16-07-05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