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藏水入疆与大西线
如何实现藏水入疆与大西线
习 大 大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众所周知,解决新疆荒漠化问题的关键就是“水”,各种调水方案层出不穷。今年炒的最热的莫过于王光谦院士的“藏水入疆”和王梦恕院士的“大西线”方案。
藏水入疆——六年不变的“简单”建议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光谦透露,他们提出了一套西线调水方案,计划从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调水,顺着青藏铁路到青海省格尔木,再到河西走廊,最终到达新疆。“这个方案是可行的。”王光谦强调说。
要注意到,王光谦院士的藏水入疆方案,从2011年的方案提出到2017年方案的再次热炒,方案内容从未变过,就其中的工程问题,也从未给出明确而可靠的叙述。比如,要顺着青藏铁路过海拔5000米的唐古拉山,就需要由低到高,进行大规模的提水,每年要耗掉大约三峡三年的发电量,如何维持长久运行?高原施工的技术条件是否具备;高原的地质和生态问题如何解决?
六年来,换汤不换药,对以上实质性的问题避而不谈。科学研究和探讨可以矢志不渝,但不能停滞不前。脱离了工程实际,一切都是空谈。现在拿一份六年前的报告来旧事重提,大肆炒作,其实是在蹭热度和刷存在感。看似可行,实则可笑!
大西线——隧洞院士的建议2017年3月,全国人 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梦恕向十二届全国人 大五次会议提交了《关于深入开展大西线调水工程论证并尽快实施第一期工程的建议》。
据悉,这份《建议》的资料由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提供。
王梦恕院士作为隧洞专家,最为了解高原隧洞作业的难度。王梦恕院士方案中穿越青藏高原的方式是自流隧洞输水,而这需要修建近一千公里的输水隧洞。目前,已有的输水隧洞,大部分是在平原之上,而且里程不超过一百公里。一千公里的高原输水隧洞相比于一百公里的平原隧洞,其地质施工环境、现有工程经验和所面临的技术问题,都不可草率地拿来借鉴。一千公里的隧洞埋深很大,难打支洞,这不是简单的两点之间直线最短问题,而是高原施工会遇到的实实在在的工程问题。若这个问题解决不了,何谈后面的“将传统的都江堰分水、分沙和引水防沙技术与现代取水防沙和水流控制技术相结合;首部枢纽采用无坝引水技术取洪留枯,顺应自然,永续利用;压力—流量自调节型竖井技术”?那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幻想罢了。
最后,无论是王光谦院士的顺着青藏铁路的“藏水入疆”方案,还是王梦恕院士的穿越青藏高原的一千公里深埋隧洞的“大西线”方案,都是不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考虑工程技术条件和高原施工难度、肆意炒作的空谈。
https://m.v.qq.com/play.html?ptag=v_qq_com%23v.play.adaptor%233&vid=w0524uen9gp
众所周知,解决新疆荒漠化问题的关键就是“水”,各种调水方案层出不穷。今年炒的最热的莫过于王光谦院士的“藏水入疆”和王梦恕院士的“大西线”方案。
藏水入疆——六年不变的“简单”建议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光谦透露,他们提出了一套西线调水方案,计划从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调水,顺着青藏铁路到青海省格尔木,再到河西走廊,最终到达新疆。“这个方案是可行的。”王光谦强调说。
要注意到,王光谦院士的藏水入疆方案,从2011年的方案提出到2017年方案的再次热炒,方案内容从未变过,就其中的工程问题,也从未给出明确而可靠的叙述。比如,要顺着青藏铁路过海拔5000米的唐古拉山,就需要由低到高,进行大规模的提水,每年要耗掉大约三峡三年的发电量,如何维持长久运行?高原施工的技术条件是否具备;高原的地质和生态问题如何解决?
六年来,换汤不换药,对以上实质性的问题避而不谈。科学研究和探讨可以矢志不渝,但不能停滞不前。脱离了工程实际,一切都是空谈。现在拿一份六年前的报告来旧事重提,大肆炒作,其实是在蹭热度和刷存在感。看似可行,实则可笑!
大西线——隧洞院士的建议2017年3月,全国人 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梦恕向十二届全国人 大五次会议提交了《关于深入开展大西线调水工程论证并尽快实施第一期工程的建议》。
据悉,这份《建议》的资料由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提供。
王梦恕院士作为隧洞专家,最为了解高原隧洞作业的难度。王梦恕院士方案中穿越青藏高原的方式是自流隧洞输水,而这需要修建近一千公里的输水隧洞。目前,已有的输水隧洞,大部分是在平原之上,而且里程不超过一百公里。一千公里的高原输水隧洞相比于一百公里的平原隧洞,其地质施工环境、现有工程经验和所面临的技术问题,都不可草率地拿来借鉴。一千公里的隧洞埋深很大,难打支洞,这不是简单的两点之间直线最短问题,而是高原施工会遇到的实实在在的工程问题。若这个问题解决不了,何谈后面的“将传统的都江堰分水、分沙和引水防沙技术与现代取水防沙和水流控制技术相结合;首部枢纽采用无坝引水技术取洪留枯,顺应自然,永续利用;压力—流量自调节型竖井技术”?那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幻想罢了。
最后,无论是王光谦院士的顺着青藏铁路的“藏水入疆”方案,还是王梦恕院士的穿越青藏高原的一千公里深埋隧洞的“大西线”方案,都是不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考虑工程技术条件和高原施工难度、肆意炒作的空谈。
https://m.v.qq.com/play.html?ptag=v_qq_com%23v.play.adaptor%233&vid=w0524uen9gp
chenyun816468- 帖子数 : 3959
注册日期 : 14-01-06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