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付支付:2018年支付裂变,牌照只减不增
中付支付:2018年支付裂变,牌照只减不增
公元1000年前后,宋朝16家富商共同印制发行了代替铁钱的纸币“交子”,由此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时至今日,世界已经是移动支付的世界,而中国的移动支付也再次引领全球支付业态。
回顾2017年,中国的移动支付迅猛发展,但市场参与者却在持续减少,行业监管愈发规范。展望2018,支付终究回归工具属性,借助技术手段提升用户体验与支付安全是支付行业的必然出路。
中付支付:第三方支付牌照只减不增
第三方支付行业作为互联网金融起步最早、发展最为迅猛的子行业,吸引了很多公司涉足支付领域。但由于央行当前暂停发放新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同时对现有牌照的续展秉持从严的态度,目前,第三方支付牌照处于只减不增的局面。
从数据来看,2011-2015年,央行共发放271张第三方支付牌照,2016年暂停发放新牌照。与此同时,2016年4月央行下发文件对支付机构分级分类监管,8月给首批支付牌照续展时称“一段时期内原则上不再批设新机构,重点做好对现有机构的规范引导和风险化解工作”,这标志着第三方支付牌照进入存量时代。
截至2017年6月底,市面上正常运营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剩余247家,较2015年底的271家减少24家,其中2017年一年就减少了19家。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发生多起第三方支付牌照收购事件,从收购对价来看,在第三方支付牌照逐渐减少的情况下,收购价格持续上涨,尤其是拥有全国范围内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及银行卡收单业务资质的牌照价格更是水涨船高。最近一起上市公司收购具有银行卡收单资质的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收购对价超过20亿元。
展望2018,第三方支付领域的监管将逐步升级,行业洗牌、整合将不可避免。随着监管层对第三方支付领域的强化监管和风险防范的持续,我们认为,央行也将逐渐加大对支付牌照的注销力度,从而规范第三支付市场。
根据央行的数据,2018年将有51家第三方支付公司需要对牌照进行续展,我们预计这51家续展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中将再次有牌照被注销的情况发生。
中付支付:监管推动支付行业规范化发展
2017年,与现金贷、P2P、互联网理财等互联网金融细分领域相似,监管部门对支付行业也出台多项监管政策和措施,推动支付行业规范化发展。
一是网联正式成立,穿透式监管推动行业规范化健康发展。2017年8月央行明确要求非银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明确2018年6月30日起所有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
由此,网联将成为网络交易新的清算平台,切断了第三方支付机构直连银行的业务模式。接入网联后,网络支付必须接入网联进行转接,用户的支付交易信息都将留痕,也更为公开透明。
二是备付金集中存管,第三方支付机构依靠资金沉淀的盈利能力受到较大限制。2017年1月,央行印发《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实施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要求自2017年4月17日起,支付机构应将客户备付金按照一定比例交存至指定机构专用存款账户,且暂不计付利息。由此,第三方支付机构沉淀资金的利息收入受到较大影响。
三是规范支付创新业务,行业将面临新一轮洗牌。2017年12月22日,央行下发《关于规范支付创新业务的通知》,对支付创新业务、收单业务、代收业务、支付业务系统接口等支付创新业务做了详细规范。
例如,建立支付创新业务提前评估报告机制,严控代收业务,严控支付接口管理等。这意味着未来很难出现扫码付、聚合支付这类创新产品形态,而且预计央行将对支付行业违规的行为进一步加大处罚力度,行业将面临新一轮洗牌。
四是规范条码支付,线下消费支付受到较大影响。2017年12月27日,央行印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的通知》,明确条码支付业务的资质要求、限额管理要求,同时强化对商户资质和行为的管理。
未来部分支付机构业务规模或将面临收缩,支付牌照的价值或将进一步增加,同时也将促使行业集中度提升,拥有全支付牌照的机构将更有优势。
从牌照存量消化、备付金集中存管压缩沉淀资金利息收入空间、网联掌握支付环节的资金流信息、条码付等创新业务受到明确规范等趋势来看,未来第三方支付将回归工具属性,非头部的支付公司仅靠支付业务收入很难维持生计,行业将面临进一步整合,支付巨头和拥有差距化竞争优势的持牌企业,仍然具备充分的发展空间。
中付支付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国内领先的独立第三方支付企业,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信息安全管理规定》,中付支付系统符合《支付卡行业数据安全标准》V1.2及V2.0的相关要求,获得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颁发的《支付系统安全认证证书》。
作为国内领先的独立第三方支付企业,中付支付一直引领着行业的发展。
回顾2017年,中国的移动支付迅猛发展,但市场参与者却在持续减少,行业监管愈发规范。展望2018,支付终究回归工具属性,借助技术手段提升用户体验与支付安全是支付行业的必然出路。
中付支付:第三方支付牌照只减不增
第三方支付行业作为互联网金融起步最早、发展最为迅猛的子行业,吸引了很多公司涉足支付领域。但由于央行当前暂停发放新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同时对现有牌照的续展秉持从严的态度,目前,第三方支付牌照处于只减不增的局面。
从数据来看,2011-2015年,央行共发放271张第三方支付牌照,2016年暂停发放新牌照。与此同时,2016年4月央行下发文件对支付机构分级分类监管,8月给首批支付牌照续展时称“一段时期内原则上不再批设新机构,重点做好对现有机构的规范引导和风险化解工作”,这标志着第三方支付牌照进入存量时代。
截至2017年6月底,市面上正常运营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剩余247家,较2015年底的271家减少24家,其中2017年一年就减少了19家。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发生多起第三方支付牌照收购事件,从收购对价来看,在第三方支付牌照逐渐减少的情况下,收购价格持续上涨,尤其是拥有全国范围内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及银行卡收单业务资质的牌照价格更是水涨船高。最近一起上市公司收购具有银行卡收单资质的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收购对价超过20亿元。
展望2018,第三方支付领域的监管将逐步升级,行业洗牌、整合将不可避免。随着监管层对第三方支付领域的强化监管和风险防范的持续,我们认为,央行也将逐渐加大对支付牌照的注销力度,从而规范第三支付市场。
根据央行的数据,2018年将有51家第三方支付公司需要对牌照进行续展,我们预计这51家续展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中将再次有牌照被注销的情况发生。
中付支付:监管推动支付行业规范化发展
2017年,与现金贷、P2P、互联网理财等互联网金融细分领域相似,监管部门对支付行业也出台多项监管政策和措施,推动支付行业规范化发展。
一是网联正式成立,穿透式监管推动行业规范化健康发展。2017年8月央行明确要求非银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明确2018年6月30日起所有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
由此,网联将成为网络交易新的清算平台,切断了第三方支付机构直连银行的业务模式。接入网联后,网络支付必须接入网联进行转接,用户的支付交易信息都将留痕,也更为公开透明。
二是备付金集中存管,第三方支付机构依靠资金沉淀的盈利能力受到较大限制。2017年1月,央行印发《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实施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要求自2017年4月17日起,支付机构应将客户备付金按照一定比例交存至指定机构专用存款账户,且暂不计付利息。由此,第三方支付机构沉淀资金的利息收入受到较大影响。
三是规范支付创新业务,行业将面临新一轮洗牌。2017年12月22日,央行下发《关于规范支付创新业务的通知》,对支付创新业务、收单业务、代收业务、支付业务系统接口等支付创新业务做了详细规范。
例如,建立支付创新业务提前评估报告机制,严控代收业务,严控支付接口管理等。这意味着未来很难出现扫码付、聚合支付这类创新产品形态,而且预计央行将对支付行业违规的行为进一步加大处罚力度,行业将面临新一轮洗牌。
四是规范条码支付,线下消费支付受到较大影响。2017年12月27日,央行印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的通知》,明确条码支付业务的资质要求、限额管理要求,同时强化对商户资质和行为的管理。
未来部分支付机构业务规模或将面临收缩,支付牌照的价值或将进一步增加,同时也将促使行业集中度提升,拥有全支付牌照的机构将更有优势。
从牌照存量消化、备付金集中存管压缩沉淀资金利息收入空间、网联掌握支付环节的资金流信息、条码付等创新业务受到明确规范等趋势来看,未来第三方支付将回归工具属性,非头部的支付公司仅靠支付业务收入很难维持生计,行业将面临进一步整合,支付巨头和拥有差距化竞争优势的持牌企业,仍然具备充分的发展空间。
中付支付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国内领先的独立第三方支付企业,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信息安全管理规定》,中付支付系统符合《支付卡行业数据安全标准》V1.2及V2.0的相关要求,获得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颁发的《支付系统安全认证证书》。
作为国内领先的独立第三方支付企业,中付支付一直引领着行业的发展。
xuanxuan521- 帖子数 : 8292
注册日期 : 12-09-01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