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理财大潮中的“挖财”者
移动理财大潮中的“挖财”者
移动理财不是新鲜事物,早在2009年便已有记账类APP上线。但相比电商、游戏等早已赚得盆满钵满的互联网公司,移动理财直到2013年下半年才迎来爆发性增长。从最早的记账功能,到信用卡管理、基金购买、手机专属理财产品等越来越全面的功能,移动理财逐渐告别小打小闹,日益成为便捷的个人掌上金融平台。
2013年6月13日,「余额宝」横空出世,进而掀起了一股引发全民关注的互联网金融热潮。随后以打车软件为战场的腾讯和阿里巴巴移动支付战,以及今年春节微信「抢红包」的火爆,不仅迅速扩大了移动支付的用户群,也带动了理财向移动化发展。
理财类APP无疑是直接受益者,2014年3月12日,铜板街单日成交量超过1亿元。2014年3月18日,挖财单日成交量突破4亿元。与此同时,各大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也纷纷推出了手机应用。
智能手机用户多为中青年,与其他年龄层次的人群相比,其理财意识更强,理财需求也更旺盛。从这个角度而言,「掌上理财」或许用不了多久就会成为多数人习以为常的理财方式。
移动理财大趋势
根据《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统计报告》,截至2014年6月,中国移动互联网网民已达6.86亿,平均每个中国人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则达到46分钟之多。移动互联网已在娱乐、信息获取、沟通三个方面超越了PC互联网。相对传统理财方式,移动理财具备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优势。
目前,市面上的移动理财工具主要包括记账类APP,理财超市类APP,信贷、众筹类APP,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官方APP等。去年横空出世的余额宝搅动了互联网金融,给理财类APP铺垫了商业化路径。随着个人财务的日益复杂化,个人财务管理确实需要一个工具来帮助。一方面,理财APP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开发出的产品满足了用户的刚性需求;另一方面,用户在产品的使用中反应良好,并逐渐产生依赖,形成既定的消费习惯。
理财APP的成功正是得益于移动互联用户的下沉。多个理财类APP,都将用户群瞄准在20?40岁的智能手机用户。这正应了一年多以前阿里巴巴副总裁、淘宝无线负责人卜鹰的预测: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渗透,未来三年移动互联网会回到低端人群,并快速向三四线城市下沉,这将改变企业原来对移动互联网主流用户群、其分布和行为方式的认知。
理财从记账开始
初期的移动理财市场由记账类应用主导的,「挖财」是最早进入的一家,目前累计用户7,000多万,月活跃用户超过200万。跟大多数对移动互联网高度敏感的公司一样,挖财团队也有着很强的互联网基因——其创始人赵晓炜曾是一名程序员。作为一款生活工具类APP,挖财的创意来源相当简单:2009年,赵晓炜和女朋友常常会为钱到底花在了哪里而疑惑,由于用笔和本子记账不方便,而电脑不易携带,于是他想到了在手机端开发一款记账软件。
开发完成后,赵晓炜将这款软件挂到网络下载站上,发现每天有十几个下载量,由此发现了市场需求。无独有偶,阿米巴基金投资人李治国也在寻找这一领域的投资机会,在一次一起喝茶的过程中,两人的想法一拍即合。于是,赵晓炜和另外两位兼职工程师正式开始研发记账软件,2009年6月份,挖财第一个版本诞生。
作为一款工具类软件,挖财在简单功能的实现上花了不少心思,在用户体验上更是下足了工夫。除了基本的账目明细、报表和预算功能,挖财还充分考虑了用户记账时的各种场景,研发了批量的轻量应用,如商旅记账、拍照记账和语音记账等。以商旅记账为例,这是为需要经常出差的白领用户设计的:用户在出差时只需打开商旅记账的功能,可报销费用在整月的花费中即可直接抵冲掉,但却会留下资金流水的记录,方便用户了解自己每一笔资金的流入流出。
通过拍照记账、商旅记账、短信记账等方式记录的账目有着历史的痕迹,一笔消费不仅是资金的流入流出,更代表一个特定的场景。比如第一次跟女朋友认识,生日时候的一件礼物等,一笔消费在什么情况下有什么样的特别意义,可能回过头来看不仅仅是账务的一种体现。这也是很多用户喜欢用挖财记账的一个重要原因。
去年,挖财推出了「挖财信用卡管家」App。用户只要绑定信用卡邮箱,就能自动录入信用卡的消费信息,进行数据分析,计算免息期,及时提醒还款等等。今年5月,又一款新的移动应用「挖财钱管家」面市;今年下半年,挖财还将推出一款细分市场的移动应用产品。
阿里巴巴推出余额宝后不久,挖财在App里引入了理财功能。余额宝的背后是一只特定的货币市场基金,挖财也找了多家货币市场基金合作。除了货币市场基金,挖财还有保险理财、信托理财等产品,与余额宝相比,理财品种更为丰富。潜修了四年的挖财终于等到了可以翻牌的市场机遇。在庞大的用户资源下,挖财开通理财超市不到一年,成交额便突破了100亿元。这只是从无到有的试验年,轻车熟路后挖财的市场空间将更加不容小觑。
多赢的生意
这时行业内出现的两家「弯道超车」企业——「铜板街」和「盈盈理财」,成了引领行业发展变革的先锋。都是在2013年7月前后推出自己的APP,创始人都出身于阿里巴巴,两个品牌的发展模式实际上相差不大,彼此也在互相观望和学习,注册用户和月活跃用户的数量都在500万和100万上下。
最初的铜板街设定为查询版,即可以帮助用户查询相关的理财产品。作为一款移动理财客户端,用户不仅可以在上面查询到各类理财产品,了解最新理财产品资讯,其中包括产品的名称、预期收益率(年化)、委托期、发行银行、起售金额、收益类型、发行地区等信息,进而还可实现在线购买。
盈盈理财与铜板街类似,主要提供理财产品的线上交易服务。用户绑定银行卡后,通过简单的几步操作即可完成理财产品购买或赎回。因为暂不具备基金销售资质,所以无论盈盈理财还是铜板街在性质上都还是信息服务而非基金销售,同时在交易上则与持牌的基金销售公司对接。
市场对货币基金的积极反馈给了企业更大的胆量,交易类APP开始陆续尝试与更多的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紧跟着上线了风险和收益相对更高的货基、保险理财和保理等产品,年化收益率也升到了6%~7%左右。
用手机做更多事
进入2014年以来,P2P网贷平台和众筹机构也不甘示弱,相继布局手机APP应用和微信、微博等移动社交平台。
北京众信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一开始就把移动端作为主攻方向,重点打造了自己的APP。具体的运作模式是借款人通过平台发布借款需求,投资人通过手机APP即可查看借款项目,投资相应的债权,定期获取利息收益,定期跟踪项目进展并查看信息披露,也可随时转让所持有的债权。
网贷平台金信网目前也在积极向移动端做延展,用户可以通过新浪支付和微钱宝支付进行交易;纯线上模式的拍拍贷也上线了APP端。近日众筹网APP3.0版本发布,在手机端内置轻众筹板块,即在移动端发起众筹项目,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传播来实现众筹目标。
传统金融机构也在下大力气布局移动互联网。农行、建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银行均发力移动客户端,并且从简单的手机充值、购物支付、信用卡还款等功能向投资理财渗透。不少银行还通过移动客户端推出了理财夜市或早市,将柜台固定的营业时间延伸。还有一些银行推出了扫描二维码买理财产品的服务。如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客户通过下载手机银行客户端,扫描理财产品的二维码,30秒左右就可以完成理财产品的购买。
在移动金融时代,APP客户端俨然成为银行的「新门户」,正在聚拢并整合越来越多的功能。如工商银行手机银行APP就提供了买电影票、订飞机票、手机充值、医院挂号查询、商户优惠活动等生活社交服务。部分银行APP还添加了手机排号功能,客户可通过手机在线申请排号,并实时了解银行排队的情况,准确掌握时间以提高效率。
平安人寿APP客户端也于日前上线,新增的续期交费功能让酷暑天要交保费的客户更方便。该客户端支持客户通过工行、建行等8家银行进行实时交费。使用苹果手机和iPAD的客户,在下载安装后即可为保单交纳续期保费。
安全问题需共同完善
目前,大多数移动理财客户年龄段集中在20岁到40岁之间,出于对资金安全性的考虑,年龄偏大者对于移动理财可能更难接受。广发基金副总经理肖雯认为,金融产品本身复杂性、专业性很强,安全性上更是要万无一失。如何把非常专业的金融服务变成非常简单的工具化产品,这是互联网金融特别是移动金融领域面临的挑战。
事实上,大多数银行目前都在手机银行上设置了多重密码保护,至今尚未发生因使用手机银行或手机理财而遭遇账户盗取的案例,没有必要对此过于顾虑。不过,对于首次在手机银行购买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各大银行也有相关规定,必须在购买前到柜台进行理财评估,如果首次评估后的级别较低,若需要购买高风险产品,还可以在手机银行通过回答相关问题进行二次评估。
理财APP对风险控制同样重视。他们采用了多层次的风控措施,包括从合作金融机构处挑选优质融资项目,线下进行双重尽职调查,实行第三方担保或质押监管,并引入账户资金安全保障制度等。
要保证资金安全,还需要投资者本身的配合。尽量选取一些风控严谨的理财平台。使用手机理财时,最好在信号较好的地方或有Wi-Fi的地方使用,以免发生断网的情况。由于手机银行上产品较多,在看好产品之后最好将理财编号先记录下来,以便重新查询。在手机上购买理财产品时,要尽量使用自己的手机登录,同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登录密码和交易密码,最好不要在公共场合进行操作,以免泄露密码。
从一个工具变成一位「财务管家」,需要有多年财务管理经验和数据处理的积淀,门槛并不低。挖财继9月获得IDG千万美元投资后,10月又获得知名投资机构鼎晖的300万美元A+轮投资。同年12月,铜板街获由IDG领投的千万美元A轮投资。在资本的帮助下,理财APP们正在迅速成长。不管怎样,投资者都将会从中受益。
(来源:《商界时尚》)
2013年6月13日,「余额宝」横空出世,进而掀起了一股引发全民关注的互联网金融热潮。随后以打车软件为战场的腾讯和阿里巴巴移动支付战,以及今年春节微信「抢红包」的火爆,不仅迅速扩大了移动支付的用户群,也带动了理财向移动化发展。
理财类APP无疑是直接受益者,2014年3月12日,铜板街单日成交量超过1亿元。2014年3月18日,挖财单日成交量突破4亿元。与此同时,各大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也纷纷推出了手机应用。
智能手机用户多为中青年,与其他年龄层次的人群相比,其理财意识更强,理财需求也更旺盛。从这个角度而言,「掌上理财」或许用不了多久就会成为多数人习以为常的理财方式。
移动理财大趋势
根据《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统计报告》,截至2014年6月,中国移动互联网网民已达6.86亿,平均每个中国人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则达到46分钟之多。移动互联网已在娱乐、信息获取、沟通三个方面超越了PC互联网。相对传统理财方式,移动理财具备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优势。
目前,市面上的移动理财工具主要包括记账类APP,理财超市类APP,信贷、众筹类APP,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官方APP等。去年横空出世的余额宝搅动了互联网金融,给理财类APP铺垫了商业化路径。随着个人财务的日益复杂化,个人财务管理确实需要一个工具来帮助。一方面,理财APP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开发出的产品满足了用户的刚性需求;另一方面,用户在产品的使用中反应良好,并逐渐产生依赖,形成既定的消费习惯。
理财APP的成功正是得益于移动互联用户的下沉。多个理财类APP,都将用户群瞄准在20?40岁的智能手机用户。这正应了一年多以前阿里巴巴副总裁、淘宝无线负责人卜鹰的预测: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渗透,未来三年移动互联网会回到低端人群,并快速向三四线城市下沉,这将改变企业原来对移动互联网主流用户群、其分布和行为方式的认知。
理财从记账开始
初期的移动理财市场由记账类应用主导的,「挖财」是最早进入的一家,目前累计用户7,000多万,月活跃用户超过200万。跟大多数对移动互联网高度敏感的公司一样,挖财团队也有着很强的互联网基因——其创始人赵晓炜曾是一名程序员。作为一款生活工具类APP,挖财的创意来源相当简单:2009年,赵晓炜和女朋友常常会为钱到底花在了哪里而疑惑,由于用笔和本子记账不方便,而电脑不易携带,于是他想到了在手机端开发一款记账软件。
开发完成后,赵晓炜将这款软件挂到网络下载站上,发现每天有十几个下载量,由此发现了市场需求。无独有偶,阿米巴基金投资人李治国也在寻找这一领域的投资机会,在一次一起喝茶的过程中,两人的想法一拍即合。于是,赵晓炜和另外两位兼职工程师正式开始研发记账软件,2009年6月份,挖财第一个版本诞生。
作为一款工具类软件,挖财在简单功能的实现上花了不少心思,在用户体验上更是下足了工夫。除了基本的账目明细、报表和预算功能,挖财还充分考虑了用户记账时的各种场景,研发了批量的轻量应用,如商旅记账、拍照记账和语音记账等。以商旅记账为例,这是为需要经常出差的白领用户设计的:用户在出差时只需打开商旅记账的功能,可报销费用在整月的花费中即可直接抵冲掉,但却会留下资金流水的记录,方便用户了解自己每一笔资金的流入流出。
通过拍照记账、商旅记账、短信记账等方式记录的账目有着历史的痕迹,一笔消费不仅是资金的流入流出,更代表一个特定的场景。比如第一次跟女朋友认识,生日时候的一件礼物等,一笔消费在什么情况下有什么样的特别意义,可能回过头来看不仅仅是账务的一种体现。这也是很多用户喜欢用挖财记账的一个重要原因。
去年,挖财推出了「挖财信用卡管家」App。用户只要绑定信用卡邮箱,就能自动录入信用卡的消费信息,进行数据分析,计算免息期,及时提醒还款等等。今年5月,又一款新的移动应用「挖财钱管家」面市;今年下半年,挖财还将推出一款细分市场的移动应用产品。
阿里巴巴推出余额宝后不久,挖财在App里引入了理财功能。余额宝的背后是一只特定的货币市场基金,挖财也找了多家货币市场基金合作。除了货币市场基金,挖财还有保险理财、信托理财等产品,与余额宝相比,理财品种更为丰富。潜修了四年的挖财终于等到了可以翻牌的市场机遇。在庞大的用户资源下,挖财开通理财超市不到一年,成交额便突破了100亿元。这只是从无到有的试验年,轻车熟路后挖财的市场空间将更加不容小觑。
多赢的生意
这时行业内出现的两家「弯道超车」企业——「铜板街」和「盈盈理财」,成了引领行业发展变革的先锋。都是在2013年7月前后推出自己的APP,创始人都出身于阿里巴巴,两个品牌的发展模式实际上相差不大,彼此也在互相观望和学习,注册用户和月活跃用户的数量都在500万和100万上下。
最初的铜板街设定为查询版,即可以帮助用户查询相关的理财产品。作为一款移动理财客户端,用户不仅可以在上面查询到各类理财产品,了解最新理财产品资讯,其中包括产品的名称、预期收益率(年化)、委托期、发行银行、起售金额、收益类型、发行地区等信息,进而还可实现在线购买。
盈盈理财与铜板街类似,主要提供理财产品的线上交易服务。用户绑定银行卡后,通过简单的几步操作即可完成理财产品购买或赎回。因为暂不具备基金销售资质,所以无论盈盈理财还是铜板街在性质上都还是信息服务而非基金销售,同时在交易上则与持牌的基金销售公司对接。
市场对货币基金的积极反馈给了企业更大的胆量,交易类APP开始陆续尝试与更多的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紧跟着上线了风险和收益相对更高的货基、保险理财和保理等产品,年化收益率也升到了6%~7%左右。
用手机做更多事
进入2014年以来,P2P网贷平台和众筹机构也不甘示弱,相继布局手机APP应用和微信、微博等移动社交平台。
北京众信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一开始就把移动端作为主攻方向,重点打造了自己的APP。具体的运作模式是借款人通过平台发布借款需求,投资人通过手机APP即可查看借款项目,投资相应的债权,定期获取利息收益,定期跟踪项目进展并查看信息披露,也可随时转让所持有的债权。
网贷平台金信网目前也在积极向移动端做延展,用户可以通过新浪支付和微钱宝支付进行交易;纯线上模式的拍拍贷也上线了APP端。近日众筹网APP3.0版本发布,在手机端内置轻众筹板块,即在移动端发起众筹项目,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传播来实现众筹目标。
传统金融机构也在下大力气布局移动互联网。农行、建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银行均发力移动客户端,并且从简单的手机充值、购物支付、信用卡还款等功能向投资理财渗透。不少银行还通过移动客户端推出了理财夜市或早市,将柜台固定的营业时间延伸。还有一些银行推出了扫描二维码买理财产品的服务。如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客户通过下载手机银行客户端,扫描理财产品的二维码,30秒左右就可以完成理财产品的购买。
在移动金融时代,APP客户端俨然成为银行的「新门户」,正在聚拢并整合越来越多的功能。如工商银行手机银行APP就提供了买电影票、订飞机票、手机充值、医院挂号查询、商户优惠活动等生活社交服务。部分银行APP还添加了手机排号功能,客户可通过手机在线申请排号,并实时了解银行排队的情况,准确掌握时间以提高效率。
平安人寿APP客户端也于日前上线,新增的续期交费功能让酷暑天要交保费的客户更方便。该客户端支持客户通过工行、建行等8家银行进行实时交费。使用苹果手机和iPAD的客户,在下载安装后即可为保单交纳续期保费。
安全问题需共同完善
目前,大多数移动理财客户年龄段集中在20岁到40岁之间,出于对资金安全性的考虑,年龄偏大者对于移动理财可能更难接受。广发基金副总经理肖雯认为,金融产品本身复杂性、专业性很强,安全性上更是要万无一失。如何把非常专业的金融服务变成非常简单的工具化产品,这是互联网金融特别是移动金融领域面临的挑战。
事实上,大多数银行目前都在手机银行上设置了多重密码保护,至今尚未发生因使用手机银行或手机理财而遭遇账户盗取的案例,没有必要对此过于顾虑。不过,对于首次在手机银行购买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各大银行也有相关规定,必须在购买前到柜台进行理财评估,如果首次评估后的级别较低,若需要购买高风险产品,还可以在手机银行通过回答相关问题进行二次评估。
理财APP对风险控制同样重视。他们采用了多层次的风控措施,包括从合作金融机构处挑选优质融资项目,线下进行双重尽职调查,实行第三方担保或质押监管,并引入账户资金安全保障制度等。
要保证资金安全,还需要投资者本身的配合。尽量选取一些风控严谨的理财平台。使用手机理财时,最好在信号较好的地方或有Wi-Fi的地方使用,以免发生断网的情况。由于手机银行上产品较多,在看好产品之后最好将理财编号先记录下来,以便重新查询。在手机上购买理财产品时,要尽量使用自己的手机登录,同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登录密码和交易密码,最好不要在公共场合进行操作,以免泄露密码。
从一个工具变成一位「财务管家」,需要有多年财务管理经验和数据处理的积淀,门槛并不低。挖财继9月获得IDG千万美元投资后,10月又获得知名投资机构鼎晖的300万美元A+轮投资。同年12月,铜板街获由IDG领投的千万美元A轮投资。在资本的帮助下,理财APP们正在迅速成长。不管怎样,投资者都将会从中受益。
(来源:《商界时尚》)
时间去哪了1- 帖子数 : 5734
注册日期 : 14-04-07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